学生:《科注》学习班心得报告。尊敬的师父上人,尊敬的诸位法师,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:大家好,阿弥陀佛! 惭愧学生开成,今天向大家恭敬汇报的主题是:「与众生和睦相处」。 师父上人在讲经之中常常提到,在全球信仰宗教的人口比不信仰宗教的人口要多很多,如果把这些宗教都团结起来,宗教的和睦将会带动种族与种族的和睦、政党与政党的和睦、国家与国家的和睦,从而真正的实现世界和平。家和万事兴,世界将进入盛世,人民将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。而各个宗教的核心价值观都是相同,那就是爱与慈悲,所以宗教之间的和睦相处是可以实现的。实现宗教团结的理念就是「和睦相处,平等对待」。 这段开示之中最重要的含义,告诉了我们团结的重要性,唯有团结,唯有和睦相处才是我们生存之路、幸福之路,是全人类共同的方向。因为宗教人口在全世界人口之中佔多数,所以宗教的团结在全人类和睦相处的大方向中佔有重要的地位。另外因为宗教是教育,其中的普世教育,都是教人伦理、道德、因果,教人以爱心待人,教人孝养父母,尊重师长,和睦邻里,只要恢复宗教教育,受到教化的人们就具备了与人和睦相处的基础。所以实现人类和谐相处,宗教团结成为了切实可行而且非常重要的突破口。 这段开示非常的精彩,给现在全人类指出了一条光明之路,幸福之路。但是对于我们平常人来讲,很少有人有机缘对宗教的团结尽一分力,这个框架太大了,似乎没有落脚之处。其实并不是这样的。「全人类」,包括了我们日常生活之中的一切人,只要我们抓住「全人类」和睦相处这个大方向,每个人在自己的本位上都尽心尽力的去做,都是在为人类的和睦相处尽一分力。而师父上人常常讲到团结宗教的理念与方法,我们也可以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。 宗教团结的理念,「和睦相处,平等对待」。和是果,平是因。平等对待并不是要求别人对自己平等,这是在外求,无论有没有求到都会生烦恼,与道不相应。这种外求的结果会适得其反,因为我们这种外求的心,带有好恶的心,表现出来的必然是不和睦。那要如何做呢?平等对待,求自己以平等心对待一切境缘。顺不生贪,逆不生瞋,无论是顺境逆境、善缘恶缘,都是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,只要对方有需要我们一定伸出援手。 平等的尊重一切众生。无论对方对我们是否恭敬,我们都要以恭敬心对待别人。当看到对方傲慢的习气时,很不愿意向对方鞠躬行礼,可是仍然要把这个躬鞠下去,想一想修行是在修自己。而且不仅仅要做一次、二次,要勉励自己持之以恆的做下去,做到我们习惯了,不在意别人的傲慢态度了,我们就真的成功了。有时别人对我们误解了,以无礼的态度对待我们,更是勘验我们修行功夫的时候,我们要能忍,仍然以一颗真诚、恭敬、关怀的心等待机缘的出现,希望彼此之间能把误会化解。事后想一想,小不忍则乱大谋。什麽大谋?世界和平是大谋,求生淨土是大谋,明心见性是大谋,这些东西放不下就是障碍。
照顾一切众生。别人有疾病,我们不仅仅要照顾,而且要尽心尽力的照顾,更要多一分耐心,缜密的思惟,周到的考量。真诚平等的待人,我们收穫的至少是「人生之中少一点遗憾」,对得起自己的良心。 关怀一切众生。也许对方的身上有一些让我们难以忍受的东西,放下自己,多一分包容,多一分鼓励,也许对方在人生的路上会走得更好。事后想一想,这些所谓的让我们难以忍受的东西最终不复存在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。也许对方似乎已经无可救药,但佛菩萨最先救度两种人, 第一种是上上根人,因为上上根人得度后他会救度更多的人; 另一种人是饱受苦难之人,因为他们太苦了,佛菩萨也不忍心看他们受苦,多一分耐心,多一点陪伴,至少告诉他不要放弃,还有人在陪伴着你,坚定信心我们一起走下去,这是我们自性之中本有的那分慈悲。 爱护一切众生。想一想父母对我们爱,那分真诚永远不曾放弃,殷切的眼神之中永远都是期待,这分爱我们永远不会忘记,为之动容。这分真诚的爱是我们修行中无限的动力,是我们回归自性的源头;这分爱我们不能自己受用,更要将它发扬光大,让这分爱普照环宇,让更多的众生获得新生。就像师父上人一样,就像弥陀慈父一样,现世弘扬佛陀教育,最终回归极乐老家。 协助一切众生。在自己的本位上尽心尽力的工作,并不是为了名闻利养、不是为了五欲六尘,永远记住自己是为别人服务的。无论在哪个岗位,认识到社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,我的工作是要成全别人、协助别人,这样才不会走错路。而我们所收穫到的,是成就别人的快乐,是其乐融融,是一团和气。 最后祈愿人类和睦相处,世界大同,最终回归安养。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与众生和睦相处,这样才真正对得起师父上人的教导,两位大家长的护持。 以上是惭愧学生开成粗浅的学习报告,错误之处请求尊敬的师父上人、诸位法师、诸位大德同修慈悲批评指正,学生乐意接受。至诚顶礼感恩,阿弥陀佛! 恭祝尊敬的师父上人:法体安康,六时吉祥,久住世间,光寿无量。惭愧学生开成顶礼敬呈。 老法师:开成这一篇报告说得好。话说出来了,下面最重要的是怎麽落实,这个事情是难事,做好了,无量功德。 老一代的人,我常听说,现在说的人少了,大家知道,「若要佛法兴,唯有僧讚僧」。还有一句比这个还重要,和合僧团,这个世间如果有一个和合僧团出现了,它真正能得到三宝加持,龙天护法,道场所在这个地区,不会有任何灾难,会感得风调雨顺。如同佛在经中所说的,和合僧团至少四个人,佛家是四个人叫一众,这个众就是团体,一个小团体。最小的团体是四个人,修三皈五戒、十善、六和敬,真正做到见和同解、戒和同修、身和同住、口和无诤、意和同悦、利和同均。每个人,这四个人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概念,而且是彻底落实,真做到了。这个团体,六和敬这个团体要在香港,不但香港没有灾难,它的威力可以达到中国沿海地区,东北面到韩国、日本、琉球、台湾,菲律宾,到南洋这个地区,化解灾难,有这麽大的力量。 我们初出家的时候,念念就想有这麽个僧团,我们很乐意加入,找不到。一九七O年代,我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,那一次是讲了四个月,讲《愣严经》。洗尘法师、金山法师,你们都不熟悉。洗尘是香港的佛教领袖,年轻一辈的人,他的年龄比我大一些,大不多少。老的觉光法师,是去年往生的,九十多岁。洗尘法师跟我谈过几次,我说好!我说你带头,找五个人,我参加。我们要学释迦牟尼佛,释迦佛树下一宿,日中一食,托钵。我们也在香港托钵,香港素菜馆很多,托钵吃饭决定没有问题,而且餐餐都有好供养。住在哪裡?我说树下一宿我们做不到,咱们住帐篷,住小帐篷,像童子军露营的小帐篷,一个人一个,五个。帐篷白天的时候,就做一个背包背在身上,三衣一钵,我说我们来干。说得很好听,还是放不下,他跟金山法师两个人,他们是同乡,老同参住在一起常常吵架,我们大家都知道。所以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。 这个念头,你看几十年,我没有把它丢掉,如果真正有修行人,这讲真修行,我相信不难。我们现在在一块共修,像海贤老和尚,他们有四个同参,曾经在一起共修,真的是个六和的僧团,和睦相处。四个人修的不一样,海贤老和尚修淨土,专念阿弥陀佛,有一个是学经教的,学《愣严经》,他是禅淨双修,有一个是专门修禅宗的,好!所修的法门不一样,在一起互相照顾,这个难得。不一定要求统统修一门,你修哪个法门都好,只要是佛教,不是其他宗教。如果再扩大,其他宗教也可以,不同的宗教,四、五个人住在一起修六和敬,更了不起!那个功德会更大。我还是有这个愿望,看看有没有人,也许我们能找到王神父,这个人没有问题。再找一、二个,我那个六和园就可以做我们六和道场,那个名称是老名称,有几十年了。真的出现六和,香港人的福报,中国人的福报,这一个大地区的福报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 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 慧严、开本法师、开了法师、开成法师(第一六三集)2015/8/20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02-042-0163 分集标题目录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
点击蓝色字体查看链接内容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(2014年3月-2016年11月)
【收藏】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1-160集
第161集 ①圣学基础字义浅释之三
②【收藏】念佛功德不可思议 听念佛有很大的功德 (念佛方法)
更新中...... |